![]()
最近有个朋友的朋友,辗转找到我,说娃刚上中班,她就盯上了“大语文”启蒙,据她判断,未来“得语文者得天下”是肯定的,所以特别想让娃好好学语文,最近看我解读新课标的文章,说她被愁哭了,觉得太难了。多读书,扩展知识面她是知道的,从小没少买绘本、讲故事,但是看到新课标语文学习目标里,居然明确提出要培养“思辨”能力。而且是从一年级就开始,瞬间就懵了,活了三十多岁,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叫“思辨”,这还怎么给娃启蒙啊?
![]()
她这一说,反而提醒了我,作为亲子阅读坚定的推广人,我过去7年一直强调,广泛阅读的重要性。
但真要说,想要读了书就能用上,读了书语文学习就能好,那在读书之外,最有效的一种训练,还真就是新课标里,隐藏的“思辨”这两个字。
但是,刚刚幼儿园小学的孩子就能学“思辨”么,这到底怎么思啊,怎么辨啊?
01不难的,关键是观念
培养思辨“超级难”的留言,我也收到过不少,特别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这样的:
![]()
不是对孩子难,是对家长太难:
我们从小到大,被灌输的就是“乖、听话、服从、标准答案”,几十年来的思维习惯已经成为定式,养起娃来不经思索条件反射就教娃:服从、听话、乖~
自己都不自由,怎么培养思辨的娃呢?
其实可以从玩游戏开始,父母陪娃一起玩,在游戏的保护壳里,先习惯“自由思考,自由提问、自己判断”,看起来是为了培养娃,其实也是我等老母亲在解放自己的天性啊:
![]()
游戏一:“这是真的吗?” 两三岁以后的孩子就是个话匣子,每天都叨叨叨不停,这个游戏就是顺着娃的话题,跟他找话聊。
比如,小D喊:妈妈,妈妈我在哄娃娃睡觉,我就会突然问:“每个人都要睡觉,这是真的吗?”
如果回答“是真的”,我会追问一句,“你是怎么知道人在睡觉的?”,她就会想想说,“头靠在枕头上眼睛闭起来就是在睡觉”。 一开始玩这样的游戏,不要过于纠结孩子的答案是否完美,多鼓励孩子的思考。这类游戏的关键在于,让孩子,包括我们自己去打开凡事都再多想一步的模式,而不是灌输标准答案(事实上也并没有标准答案)。
![]()
猜猜我的手里有什么? 拿一个小玩具放在手里,然后藏在背后,让孩子来猜我们藏了什么。大点的娃,可以交换过来,娃藏大人猜。 猜测的过程中,可以提供一些线索,比如,“这是个动物,不是吃的”;“它是白色的”,等等。
每次当小D猜对时,我就会一脸惊讶地对她说,“哇,你怎么猜对的啊,这是你的超能力吗?”,小D就会大受鼓励,一个劲地说还要玩。 一开始玩这个游戏,可以选几个孩子最经常玩的玩具,提高他们的正确率。比如小D最喜欢的小火车,我藏起来后给的提示就是,“这是小D最喜欢的玩具之一”;“这是有轮子的”;“这是会发出choo choo声音的”。 这个游戏,孩子猜的时候锻炼的是分析信息的能力,而孩子藏,并给大人提示,则更能锻炼拆解关键信息的能力,能够同时激发娃和大人的分析热情和信心。
![]()
游戏三:好主意/坏主意2岁以后的孩子都会挺喜欢玩角色扮演的游戏,小D小时候,经常拿着小人啊、毛绒玩具啥的自编自导。这时不妨在这些游戏的基础上“加一点料”。 “今天是双休日,小花猫一个人在家,它好无聊的。这时,它看到了书架上放着小D的手工作品,你猜小花猫会做什么?”(小D猜的是,小花猫会把手工撕坏) 曾经陪着小D4多年了的小mia